写在前面
骨干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动力。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他们教学理念的体现、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学智慧的展示。为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利用课堂教学平台,增进教师之间交流与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校于5月16日—24日组织开展“骨干教师引领课”教学观摩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8位市级骨干教师授课,授课类型既有新授课,又有复习课,既有阅读课,又有讲评课,涵盖课堂教学多种课型。课后每位上课教师进行课程设计说明,并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精彩点评。高一高二当堂没课的老师踊跃听课,共计听课423人次。
下面将各位老师说课、评课主要内容转发给大家,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师教育处
2016年5月
引领示范
许丽说课:
首先,通过自评、互评、师评,让学生勇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辩证否定中,实现自我发展和超越。其次,通过个性化问题的讲解,总结普遍性的规律,进而指导个性化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感受到高考题并非遥不可及,激发学生去大胆尝试,勤于钻研,培养学生一种执著的工匠精神。课堂中穿插了时事演讲,让学生了解高考命题的特点,借助一个话题,展现一段材料,形成 相关问题,用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时政,做理论联系实际。
李东评课:
优点:1.尊重和信任学生是新课改的基本要求,老师通过学生分析试卷的基本要求、学生解读工匠精神的时政热点、试题分析、引导学生自己总结答题思路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2.注重方法的传授,遵循从个性到共性再到个性的认识方法,善于启发学生审题、读题。3.老师对试卷做了充分的分析,及时展示点评,让学生了解答题中存在的问题。并供题发挥,举一反三,做相关高考题,提高了运用能力、巩固了解题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思维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学习动力、学习的针对性。4课堂上亮点做到了考点、热点、能力点三者统一,做到了启发性、针对性、鼓励性、拓展性统一。建议:时政演讲《工匠精神》的引入缺乏导语;因时间不够,对高考题中材料分析不充分。
程立鸿说课:
一、政治课要体现时政性,所以上课开始,有学生的时政演讲,自己准备,自己演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任务不仅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而且还要引导学生理性、客观的看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从而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二、和我一起上课的班级是高一·五班,是个接受能力比较强的班级,里面有一批优秀的学子,所以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我始终认为,提高学生成绩的直接动力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的所有设计都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逐渐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李东评课:
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而这一教育理念在程老师的课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整堂课中,从始至终,都体现出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对学生学习认知的成功激励。程老师的这节课教学设计简单明了,条理清晰,始终把学生置于问题的情境中,使一节枯燥的政治课变得异常的“鲜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程老师在政治课堂上,不仅做到传授知识,而且还在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客观理性看待事物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所以这节政治课是一节非常精彩而成功的课!
柳如说课:
1.本节课是新课程改革之后的新增内容,该课题从内容上来说,能完整的体现出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能充分体化学学科的特点。2.该课题本身是很好的德育教育的载体,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教育的素材,课堂中将我国科研能力、科研成果、现代化的实验仪器、著名科学家的励志故事、我国科研人员在诺贝奖领域里的重大突破、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融入了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3.能充分利用本地重要的科研单位—大连化物所这一资源,亲自到现场拍摄了现在实验室中最先进的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向学生真实的展现这些仪器的工作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梁志红评课:
这节课是一节扎实、充实、高效的课。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可以概括为一个模式、两条主线。
一、一个模式
即科学探究模式。
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中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分子结构的鉴定,由定性到定量,由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很好的体现了化学学科价值、学科内涵,培养了学生化学学科素养。
四种仪器的使用范围是这节课的一个难点,2015年的高考题曾经考查过。柳如老师通过图片、视频和清晰的讲解,使这一难点得以轻松突破。
二、两条主线:
即问题主线和德育主线。
问题主线:这节课不断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分析。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德育主线:这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在元素分析时采用了实验模拟的方法,让学生踏着李比希这位科学家曾经走过的路进行探索体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展示现代的各种实验仪器,如元素测定仪,质谱仪,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仪等。并结合大连物理化学研究所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结合教学内容,通过介绍中外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让学生了解化学家的奋斗史,激发学生的学习斗志。这样的教学,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使德育教育润物细无声。
柳如老师课上展示了数十张幻灯片,和三段视频。还亲自到化物所采访拍摄,让我们感受到了一堂好课背后教师艰辛的付出。
教学建议,在介绍四种测定分析仪器与数据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采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李凤俐说课:
授课对象是一年五班学生,课型阅读课,主要训练学生提取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通过跟未来相关话题的讨论,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给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张世良评课:
这是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在以下几个方面都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第一,课程设计的出发点,通过课堂中的多次阅读,训练学生捕捉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第二,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全面、具体、层次性强、导向性强、科学合理。第三,教学过程:学案设计得好,重难点突出,一环接一环,任务型教学中层次感特别强;过渡自然、连贯,精致可取。第四,课堂各个环节:思路设计明确,符合学生实际,利用了激发学生兴趣的图片,富有创意,并且最后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第五,作业布置:体现分层次作业,学生根据能力自主选择;第六,教学方法:利用问题性导读、任务型导读、小组协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个性化培养+合作式学习)。第七,课件制作精良。第八,学法指导:清晰、明确、集中、有效。第九,能力培养方面:利用快读、扫读等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训练学生,高考中也有需要快读来回答的题目。第十,课程设计思想具有前瞻性,引发学生对未来的希冀,促进心智情感发展。十一,师生关系:和谐,有动有静。当然,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本节课李老师如果在问题引导时少解释一些,多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会更好。
陈雪说课:
今天我上的是一节写作提高课,主要侧重于书写,高级词汇,多样句式和连接词的恰当使用。事实上,英语写作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除了我今天课上提到的几点要素,还包括内容要点,文章的结构和文章的思想等等,这不是通过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问题.而今天我上这节课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现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唤醒他们通过在英语阅读中积累好词好句从而修改、打磨和完善写作的意识,希望这节课能对学生有所启发。
李望月评课:
一、总体评价:陈雪老师所呈现的这堂写作课教学环节流畅,思路清晰,语言简练,构思精巧,高效实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得自如,学生学得轻松,是一节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精品课。二、突出亮点:1、化繁为简。在深入思考,精心设计的基础上,对写作方法进行高度的提炼和总结,把最清晰的,最简单易懂的方法传授给学生。2、对于课堂生成的问题,能敏锐捕捉,及时反馈和点拨,并注重激活思维和能力培养。3、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营造了一个“和谐民主,合作探究”的快乐学习的氛围,使教与学成为一个令人享受的过程。三、个人感悟:针对不同体裁的作文话题和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和指导,并将之贯彻于高中阶段的始终。
陈阳说课:
(一)一轮复习的目的:1.回归教材,夯实基础;2.重组教材,形成体系;3.回忆知识,形成能力。(二)物理组一轮复习的做法:1.课前,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把简单、能独立完成的内容弄懂、练会;课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了解章与章之间的关系、节与节之间的关系,了解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让学生了解考纲的要求,了解高考出题的方式。在课堂中进行小考,考查学生对预习内容的掌握情况或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后:小考全批全改之后,对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
程谟臣评课:
听了陈阳老师讲解《万有引力与航天》一节内容,收获不少,下面是我个人对这节课一些看法:1、从教学设计上看,本节课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主线,通过牛顿运动定律抓住了在天体的运动中圆周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这一主要矛盾,通过中心天体、环绕天体,过渡到极地卫星、同步卫星和多星问题这一高考高频考点进行强化,突出了重点,解决了难点。2、从课堂教学来看,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要求,始终以引导学生为主,启迪学生思维,渗透物理思维和方法。3、展示了该老师是有扎实的基本功,整个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课堂内容丰富充实,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在本节课堂上也发挥得淋漓尽致。4、我们看到这节课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讲练结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这一原则。
刘梅说课:
1.知识的归纳整理。章末复习课是将全章零散的知识点汇总起来,进行归纳、整理,进行纵、横向的归类,形成知识链,掌握知识结构,使学生能够站在更高的平台上俯视整个章节,进而做好下一步知识的整体综合。2. 知识的迁移训练。章末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加强知识的迁移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需要老师精选习题,通过精讲几道典型例题题,使学生做一道题,会一类题,知一片题。即使做过的旧题,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重新分析,同时,对一道题进行适当的变式,能使学生通过区分,比较,延伸,更全面、准确地掌握知识。3. 知识的自主探究。在章末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做到知识让学生疏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而教师在复习过程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及时纠正。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总之,平时教学像"栽活一棵树",章末复习似"育好一片林"。章末复习更要有针对性,有大局观,查缺补漏,为全章的学习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袁庆祝评课:
复习课不同于新授课和习题课,新授课的针对目标比较集中,讲究知识的讲授与训练,练习课是将学生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或某些要强化的知识内容及环节进行强化训练。而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化重复,而是将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和加深,更注重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形成,更注重规律的总结和提升。选择本节复习课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本课内容比较繁杂,打个比方:像“时空穿越”,从直角坐标系到极坐标系,从直角坐标到极坐标,从直角坐标方程到极坐标方程,完全是思维在跳跃。本节课刘梅老师很好的运用了数学的思想方法“转化思想”,带领学生完成了“穿越”。这节课刘老师以作业形式让学生归纳了所学知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成了一定的知识网络,总结了题型和解题方法,教师进行了评价与归纳。本节课教学中,刘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将相关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亮点:
(1) 高效--------选题针对性强,题型丰富,设计的问题层次分明合理有序。
(2) 有效--------学生思维活跃,见解到位,学习积极性高。
(3) 实用--------题不在多而在精,紧盯重点题型,落实方法,分析关键,落实得分点,针对性强。
(4) 凝练--------形成了知识框架与知识体系,理清了知识脉络,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深化了数学思想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构建知识网络,在探索中求真知,在合作中求提高是最大的亮点。
刘士伟说课:
《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是西方美术非常重要的阶段,对整个西方乃至全世界美术影响深远,代表艺术家库尔贝、米勒、罗丹等都是美术界顶尖人物。通过本课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欧洲19世纪美术的最高成就,并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深入赏析。
高中学生学生很喜欢美术课,但学生们的美术知识比较匮乏,对一些背景信息几乎一无所知,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在课程的前半部分以教师讲解为主,同时穿插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加美术课的吸引力,课前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通过大屏幕呈现一幅《思想者》雕像照片,让学生观察后,请学生到讲台前模仿雕像里的人物动作,锻炼同学们观察能力。对于模仿动作同学们开始点评,一下子就把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欣赏到了19世纪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们的美术代表作品,并尝试着分析作品的深层意义。通过《加莱义民》群雕,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探讨英雄在面临死亡的时候应该是什么表情、动作?每个人物的神情、动作传递出来的是什么样的信息?每组分析一个人物形象,组内达成共识后派代表阐明观点。接着用对比的方法对纪念碑加基座与不加基座的优缺点进行讨论……
最后老师总结扣题——追求生活的真实。
王鑫评课:
刘士伟老师讲的这节《欧洲现实主义美术》是西方美术鉴赏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流派。他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艺术大师罗丹入手,引导学生参与到现实主义流派的鉴赏活动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了真正的提升。
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突出、层次清晰,深入浅出的把美术专业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本课以罗丹为主线,以罗丹的作品《加莱义民》为重点,给大家展现出现实主义流派的艺术特点。
问题情境创设得恰到好处,运用比较鉴别法,培养学生美术素养,能够把作品中蕴含的道理转化为对学生的一种教育,传递正能量!
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需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刘老师的美术课正是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发现美,热爱美,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节优秀的美术鉴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