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升旗仪式:树节约意识承勤俭美德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在今天演讲的开始,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有一个职员,曾随公司到德国考察,在与同事到餐厅用餐时,一顿大快朵颐之后,不顾剩下的饭菜,习惯性地擦擦嘴便离开了。可刚出门没走几步,就被餐馆里的人叫住了。几个用餐的老人建议他们将剩菜打包,避免浪费。这位职员觉得十分好笑,心想:“我们自己花钱吃饭买单,剩多少,关你什么事呢?” 没想到,这时,其中一个老人立马掏出手机,拨打了电话。不一会儿,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人员便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立刻开出了罚款50欧元的罚单,并郑重地说:“尊敬的顾客,您需要多少饭菜,就点多少!钱虽然是你自己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正缺少着这些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如果没有这次经历,相信这个职员会一直把“浪费”当作理所当然;如果没有读到这个故事,可能我也不会意识到:节俭不仅是美德,更是种义务。
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东周名相晏婴到“一钱太守”刘宠,从一代诤臣魏征到民主革命家孙中山,都为我们留下一份份忧苦万民、勤劳天下的珍贵遗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的光辉事迹,更是彪炳千秋。建国初期,毛主席也曾提出“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的方针。“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诸多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节约才能珍惜劳动成果,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但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把“喜新物厌旧物”说成是治愈焦虑的“断舍离”,把挥霍浪费当作是炫耀的资本,甚至把节俭的美德当作“过时”的观念加以否定。勤俭节约真的是一种过时的观念吗?我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此时此刻,还有许多下岗工人靠社会救济金生活,还有许多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失学,还有许多人为解决温饱问题而奔波。国家尚未富强,怎能丢掉节俭的美德?不做“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的齐宣王,而做体味同胞之苦,感同国人之艰的新时代青年。
各位同学,节俭的实现,不在于短暂的热情与口号,而在于世代的坚守与传承。所以请从今天开始,培养节俭的意识,演算纸可以用了正面再用背面,中性笔没有墨水可以换个替芯,矿泉水试着喝光再扔进垃圾桶。同学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附中校园厉行节俭的习惯蔚然成风!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