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9日升旗仪式:敬畏规则
2020级2班臧风哲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我是高一(2)班的班长臧风哲,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敬畏规则,首先与大家分享一下“自觉排队日”,从2007年1月开始的每月11日是北京市的“自觉排队日”。在一个文明城市之中,排队不仅意味着对公平秩序的遵守与履行,更体现着一种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原则,对于效率的合理追求,和对他人权利的尊重。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基石。
关于规则,哈佛大学给了我们最好的解释。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场大火烧毁了哈佛的图书馆,很多珍贵的古书毁于一炬,让人痛心疾首。突发的火灾把一名普通学生推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他在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后,终于做出一个勇敢的选择。原来在这之前,他违反图书馆纪律,悄悄把哈佛图书馆中的一本书带岀馆外,准备阅读完后再归还。在这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后,这本书成为稀世珍本。该学生怀着不安的心敲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说明理由后郑重地将书还给了学校。校长先是表示感激,并对学生的勇气和诚实予以褒奖,几天后,接着就把他开除出了学校。赏罚分明,毫不拖泥带水。对此,很多人表示不解,但是校长不做解释,他只亮出哈佛的理念:让校规看守哈佛,比用其他东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在规则面前,他们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
文学大家梁实秋先生也曾提到过规则一事,梁实秋先生在他《排队》一文中提到:抗战时期,人们在车站购票是不排队的。但是日本人占领北平车站后,秩序就井然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个日本兵拿着鞭子,在来回巡视,看到有插队的,就扬起鞭子狠狠给他一下。梁先生悲愤地质问:中国人难道真的需要那么一条鞭子吗?
敬畏之心,是一种“自我约束”,是一种“自我监督”,是一种“自我鞭策”;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无忌惮。学校,是我们必须敬畏的地方,但当我们留心校园,却发现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比如:有同学不能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早晨上学迟到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同学出操拖拖拉拉,就餐却飞速奔跑;有的同学在校园游食,随手乱丢包装袋,破坏校园环境;有的同学在课堂上、考试中打瞌睡、看课外书,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试想,如果午睡打铃后你依旧在说话,你就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休息;如果在上课铃响后,你才踏进教室,你就破坏了教学秩序。不守规则逞一时之快,但得到的却是众人的鄙夷和内心的不安。而这切,都源于对行为规范的漠视。如果我们每个人只一味地强调个人的自由,无视规则和纪律的约束,那么,当规则消失的时候,自由也会随之消失。因此,遵守规则,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一个人生活在集体中,自觉接受规则的约束显得越发重要
规则是最坚硬的石头,让一切试图亵渎它的人束手无策;规则也是最芬芳的花朵,让一切坚守它的人分享到成功的芬香。规则,让人别无选择,人们除了爱它,就是更爱它。我的讲话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