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性教育——学生自律性的培养
唐文倩
“教育”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按《说文解字》的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教也。”“育,养子使其善作也。”由此可见,教育的重点在“育”字。“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学生的一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美国心理学家拿破仑·希尔博士说过,“播下一种行为,形成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形成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形成一种命运。”所以,高度重视对学生道德品质与日常文明行为规范的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德育工作的头等重要任务,也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关键。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口若悬河地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
1、从小事入手,从点滴抓起。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贵在从细微、不显眼的小事抓起,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并且坚持不懈地抓,以达到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的全方位的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习惯的目的。
2、以“法”治校,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法”就是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以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行为规范、责任承包等方面内容为主的班规条例,这是全班同学自律的前提。“法治”减少了班主任的主观随意性,让学生在公正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3、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形成良好班风。
一个先进的班集体,就象一篇优秀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班集体的“神”,就是人心。要将全班几十颗心吸引在一起,形成统一的向往和追求是十分重要的。集体活动是富于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通过各种活动,可以更多、更方便地开展德育教育的机会。例如,学校可以利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进行集体观念和革命传统的教育,利用收看首都国旗班战士作报告的机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利用开班会的机会进行理想和前途教育,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班主任还要注意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各项活动中尽量给每个学生以发挥特长、显露才华的机会,这样,每个学生都感到了自己在班集体中存在的价值,产生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班集体也就因此有了凝聚力和战斗力。
4、以身立教,以情激情。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仪表、气质随时都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出一点疏漏。凡要求学生做的,老师尽量先做到。我们要求学生保持教室卫生,不乱扔纸屑,我们教师看到地上有纸屑就随手捡起。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是采取情感陶冶,以理服人,以情育情的方法,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德感情。总之,在德育教育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教师首先做到。
201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