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教育简报
教育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科研 >> 教育简报 >> 正文
教育信息简报第134期
2023-12-21  点击:[]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新课程新教材的实施工作,落实高中育人方式改革。2021—2022上学期寒假期间,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全体教师的“双新”学习工作,以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专业素养,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全体教师学习热情高涨,收获满满。以下是部分教师“双新”学习内容的摘抄与感悟体会。

教育教学的认识

董平:教学即教学生学,教要服务于学,教要促进学,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学情为依据,以细的为重点,以思维发展为目的。

姜迎春:教学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把学生的课内兴趣向课外延伸,能用所学知识来分析事物,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邹贤盛: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化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化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化学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孙延军:重建课堂教学,就是通过调节、整合与优化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形成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工作的正效应,而不是对不是对过去课堂教学经验的否定。

张太忠:每一个学生都发言就是参与吗?专家的观点是:“应该说,站起来发言是参与,但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提出的问题,是否建立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之上,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要看参与是不是主动、积极,是不是学生的自我需要:要看学生交往的状态,思维的状态,不能满足于学生都在发言,而要看学生有没有独立的思考。”

程立鸿: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必须和比照旧大纲旧教材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

教师角色的定位

金轶杰:进一步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要让教师的懒”,逼出学生的“勤”,让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真正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组织者及合作者。

林晓婷:教师要做一名导演,让每一位学生成为闪亮的明星。

崔红岩: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乏有一些小小的窍门。比如经常使用一些激励的话语,小兵也可以立大功的,会带来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想学什么,想怎么学”“你有不同的意见吗?”“想说的站起来说吧”“你的想法比老师好”“你对老师这样上课满意吗,给些建议吧”等等。这些话看似很平常,但它确实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它拉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和谐了师生情感,极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与积极性。  

曹欢:在新课程的课堂上,知识将由三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的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也是一名学习者。

王晓羽: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根据语文课程的发展新趋势,将新知识,新方法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需要广博的其它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文学、科技,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等。

霍立军:无论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还是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无论是单元任务教学的整体设计,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划;以及具体课时安排,学习任务的衔接、进阶等,恐怕更需要以教研组为依托,以备课组为单位,打造教学共同体。以研促教,以研促学。

教材内容的处理

杨韧: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最大变化是打乱原来的语文单元体系,重新按照新的单元体系进行编排。这个变化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整体思维训练。另一个变化是把多种媒体教学和家乡文化调查作为语文教学的内容,这些内容已经脱离了单纯的语文教学的范畴,把语文的视野拓展到更宽泛。

李凤俐:新教材新在它的“育人价值”;新教材新在它的“语言之美”;新教材新在它的“文化视野”;新教材新在它教学内容体现的“慎思与明辨”;新教材新在它所蕴含的学习方法——语言实践活动即“英语学习活动观”。

柳如:教师要熟悉并充分掌握教材内容,一要钻研新课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编写教案。二要钻研教材弄清前后的知识联系和時点。三要阅读相应的参考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四要确定目标,明确重、难点。

李英:教材活动题、思考题、课后阅读、自学窗、问题研究等模块,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灵活使用,通过多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谭丽红: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特殊的教育阵地,培养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遵守信息法律法规,遵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和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切实维护个人在信息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积极接受学习信息技术新的思想和事物,理性判断和负责行动能力。

教学过程的设计

肖慧:关注大单元项目设计。用一首诗做引子,纵横捭阖,以小见大,领略传统古典诗词的魅力。找共通,找共鸣,引发学生深度人文思考,提升深度文学素养。

刘香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同时也要让学生建立整体观,就如画人物肖像,如果做整体设计,直接落笔绘制细节,在绘图的后半程就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比例失调,色调不一致,布局分布不合理等问题,且这些问题解决非常困难和繁琐,且往往会带上很多错误的痕迹,因此,整体布局看似花费时间,但却为学生新知识的生成构建了合适的生长点。

郭芳驰:教学过程强干弱枝,切忌强求面面俱到。尽管“双新”背景下对于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是教学重点,但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仍然是必由之路。由于现行的统编教材总体的知识点容量非常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这些知识点有序、合理的分配,就成为我们必须面对一个问题。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课为例,其主干线索就是强调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起源与发展这一主干线索。选择若干核心知识,在“时空轴图”(时间轴和地理轮廓图)上建构知识框架和历史发展脉络,使历史“纲要”直观化和立体化。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避免蜻蜓点水的教学效果,最大程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李东:老师强调议题的设置与活动的开展要有逻辑性,要帮助学生构建准确的思维导图以厘清知识间的内在关系,形成学科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于波:起点问题化,简短精练的语言叙述,没有任何其它因素的干扰,目的是突出“疑问”,让富有悬念的“疑问”,紧紧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的好奇和积极探究的心理。

王红:要开展情境化教学,关注应用性、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问题,以培养学生关注现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今年的高考也印证了这一点,情境化试题增多,对阅读的要求增强,考查学科育人、学科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成为新亮点。

杨慧敏: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备好课、上好课外,还要及时了解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且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困难。

孙峥:教学中的活动,必须经过缜密设计,既要有明确的意图,又要提供学生现有水平可操作的材料;既要调动学生参与,更要让学生动脑思考、用心体验。

教学方法的运用

刘健华:在新课的教授过程中可以使用“学案导学法”和“板块式问题组探究教学法”,学生通过看书、笔记可以自己掌握的,通过学案加以巩固落实,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

高亮:注重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小组合作、表达交流,更通过模型建构的活动使课堂更加的生动、有序、高效。

毕庶安:优化教学方法要善于学习,博采众法之长,根据自己施教的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情境而采用相应的教法,最后形成适合自己特点的一套完整、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王丽芳:要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复习和作业的习惯,高中朗读和背诵的习惯,正确使用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有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有不断调整学习策略的能力。

万秀芝: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显示功能,不仅能解决课堂内大量板书的问题,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教学容量,高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再如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如果只通过简单、枯燥的讲解,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多媒体的图、文、声、像并茂,能把教学时难以解释清楚的知识直观地显示出来,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对难点内容的突破。

作业与教辅的选择

刘健华:现行各种教辅材料的习题,大多数含有过高要求的内容,特别是不符合课程理念,不符合“课标”要求的,各课任教师要根据学生情况,大胆取舍,不加重学生负担,不做无用功,甚至负功。

谭晓天:布置作业时体现课时目标的针对性,把握作业与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统筹控制作业量和作业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布置作业适当增加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确保作业设计质量。

教学评价的转变

侯玉华:评价重点应当放在测试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而不是具体的语法知识点或者某一单项的训练上。评价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拔少数优秀学生,而是为了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潜质,改进学生的学习,并为教师提供反馈。

李艳阳: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往往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评价是便捷的,但是,这种评价是片面的,它不能准确地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可能导致教学的功利性和简单化,往往会扼杀学生的能力和才华。实施新课程必须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评价的办法,应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测试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形成一种综合的评价。

上一条:教育信息简报第135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