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医学调查表明,即便心脏科医生告诉患者,如果他们不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继续不健康的饮食、不运动、抽烟、酗酒,他们将活不了多久。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七分之一的人会真正改变。其余七分之六的当然不是不想活了,他们也知道该怎么做,可就是改变不了。
我们经常会做新年计划,每年的跨年都会又憧憬又悔恨的发誓:新的一年一定要不一样。可第二年、第三年……同样的计划塞满了抽屉,最后它们都仍然只是计划。
在你的心里有一个行为标准,希望自己做得到,却经常被现实打脸。明明厌恶自己的某个行为,比如拖延症,比如脏话连篇,却怎么也改不了,甚至陷入深深的内疚和自责。为什么?
那是因为在你的躯体里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他说:人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个骑象人。
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是他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他想往左,而大象往右,那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而情感提供动力。
所以我们需要了解你的大象的脾气和秉性,利用好大象的特点,才能事半功倍。否则,改变将非常困难。各位同学,你心里的那头大象什么样呢?首先力量大,一旦它被激发了,理智就很难控制它;其次受情感激发,既容易被焦虑恐惧等消极情绪驱动,也容易被爱、怜悯、同情、忠诚等积极情绪所驱动。它既可能成为改变的阻力,也可能是推动改变的强大动力;最重要的是大象受经验支配,它只认我们切实体会过的“经验的好处”,而不认我们理智所构想的“期待的好处”。
我们每天早起跑步,会更有精神;不拖延,会更高效、更有成就感;坚持健康饮食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好。但这些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我们并没有深刻地体验过这种好处。相反,我们体验过睡懒觉时温暖的被窝,打游戏的快乐,胡吃海喝的感官刺激。
因此,各位老师,全校同学,要想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那就要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来代替旧的经验。各位同学,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亲身感受它。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书名叫《微习惯》,那是一本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一天一个俯卧撑,一天一页书,让你在不经意间获得新经验。
各位同学,自觉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习惯,需要砥砺我们的性格,勇于自我革新,直到把你的新经验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拥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