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节选之一 全惠星博士(韩国)
编者的话:在家教观点和方法众说纷纭的今天,“韩国首席妈妈”全惠星博士用自己的切身经验,娓娓道来自己的教育见解。
全惠星博士作为有跨文化背景的母亲,很好地发扬了不同文化的教育之长。强调德胜于才,重视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培养,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注重教育艺术,尊重孩子的天性,帮助孩子养成健康向上、乐于助人的生活风格,鼓励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提倡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这些教育的法宝,无疑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者借鉴。虽然这些经验仅限于对韩国人的教育,但在急速变化的今天,有些道理是全世界相通的。而作为父母,对待孩子的心情也是一样的。
我们将会在以后的家长会中陆续把这本书中的精华推荐给家长们。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就培养大人物》前言
父母们,请跟我一起做一个奉献者
不用监督也能主动学习的秘诀
“如果你想成为耀眼的大人物,而不是一生平庸,首先就要学会为他人着想。”
这是父亲在世时常常对我说的一句话。
开始并不太理解,但现在,我已到了耳顺之年,回想走过的路,才发现自己的大半生竟然都是这句话的生动演示——不功利,不钻营,眼睛不只盯着自己,而是以宽阔的心胸承载别人。越是这样,反而越成就了自己。
父亲一直跟我强调的话还有:“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这么多年来,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像一段神奇的密码,给予我启示和力量。
19岁时,我就踏上了留美求学之路。后来,遇到了相爱的人,结婚,生子,就这样一直在美国生活了下来。我和丈夫都是工读生,一边养育孩子,一边发表论文、攻读学位,间隙还得做兼职赚钱,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即使如此,我仍然努力遵循着父亲的教导,时刻找机会去帮助别人。除了身体力行外,我还把这一教导传达给了孩子们,告诉他们要多多关心别人。事实证明,孩子们也从中尝到了甜头。一方面,他们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了快乐和满足;另一方面,帮助别人的举动对他们来说,就像雏鹰的一次又一次试飞,让他们飞得越来越高。
他们确实飞得高远,让我欣慰和自豪:六个孩子都取得了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有的在连美国学生都梦寐以求的名牌大学教书,有的在美国国务部担任助理国务卿,有的在哈佛大学任副院长;而我们一家共取得了十一个学位,因此成为了美国教育部的“亚裔美国人家庭教育研究对象”。
这些看起来闪闪发光的成绩,让大家感到吃惊和羡慕。特别是在韩国,父母们都相当重视教育,家教热情一再高涨,年轻的父母更是迫切想找到一种成功的教育方法,于是很关注我们,认为我们一定有教育子女的“独家秘笈”。
说实话,如果说一定存在所谓的“独家秘笈”,我只能把父亲的那句话再次重复给大家:“一个人伟大与否,取决于他给予了别人多少帮助。”长期以来,我和丈夫不断努力,其实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去做一个“奉献者”——我们奉献于自己,奉献于对方,奉献于子女,奉献于他人,奉献于社会。这种做法,并没有让我们损失什么,反而让很多人受惠,其中自然包括我们的孩子。
我的孩子们听到了很多夸奖,人们都说:“哇,全教授的那几个孩子真像样子!棒极了!”而他们好像并不太在意自己身上的这些“光环”,他们知道,自己能被社会认可,并不是因为考上了哪所大学、就职于什么岗位,而是因为他们“真像样子”。他们一如既往地做自己的事,始终保持一颗温热的心、一双明亮的眼。这真让我感到放心和欣慰。
所以,在这里,我想问问那些正在拼命寻找成功教育方法的父母,你教育子女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不知道你做出了什么样的回答,对此,我的答案是:我不希望孩子们成为只会学习的书呆子。为此,我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去思考:为什么要学习?怎样才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处?遇到困难该怎么办?我希望孩子们拓展自己的眼光,放大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拘泥于自己或某个特定的圈子。
因此,我和先生很少督促孩子们学习,相反,我们整天只对他们“唠叨”一件事,那就是一定要做个热心人。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成为在韩国乃至世界上都受欢迎的人。
而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今天这些成就,也正是因为他们热心,有良好的品德,并时刻牢记要做一个有用的人。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有人格魅力,才能吸引他人,领导他人,才能让自己不断进步。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的孩子们不用监督也能自主学习,那么,这就是秘诀,也是他们成为被人们所喜爱、所尊敬的大人物的深刻原因。
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
说起来,在20世纪50年代初,作为美国社会的移民,特别是黄种人,养育孩子真的特别艰难,没有人来指导,也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我跟先生都认为,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作为移民,韩国孩子在美国生活时遇到了怎样的问题?有什么解决办法?我们一直在探索,先是从自己孩子入手,后来发现其他孩子也有同样的困扰。为此,我们成立了韩裔美国人讨论会。从1970年起到现在,讨论会已经坚持了三十几年,最后发展为东岩文化研究所,专门开展下一代精英教育。
从举办韩裔美国人讨论会到经营东岩文化研究所,我做了近四十年的社会服务,经历了很多波折,也有不少思考和体会。其中我最想跟你们分享的是一句话:只有教育好别人的孩子,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要始终记住,我们不是孤立的,我们是生活在互帮互助、密不可分的社会里。如果你真正为孩子着想,请首先丢掉只希望自己孩子好的自私想法。
要让孩子知道,他和周围人的目标和追求是一致的,其他人都是他的伙伴和同路人。懂得了这一点,孩子就会心甘情愿去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孩子能解决自己的苦恼;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孩子自己也会得到力量与智慧。
父母不用刻意去教育孩子
其实,如果父母能够奉献于他人,不用刻意去教育孩子,他们也会成为优秀的人。这就是我在养育六个孩子时得到的宝贵经验。
所以,父母们与其天天想着孩子,从早到晚地关心他、呵护他,不如将这份心投入到自我开发、自我发展,以及对他人和社会的奉献中去。
遗憾的是,最近,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韩国,我都看到很多女性为了孩子而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即使她们都很有能力和工作经验。当然,她们会为自己的做法找一堆理由:目前的社会环境不够成熟啊,不放心把孩子交给别人带啊,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去培养孩子啊……但是不管怎样,放弃工作机会,将自己的一段人生完全牺牲,都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并且,关键是问题不在于要不要放弃,而在于,有这种放弃的必要吗?
孩子渐渐长大,总有一天他会离开我们。之前把全部心思给了孩子,一旦孩子离开,我们会感觉整个心都被孩子带走了,空空如也。那种滋味,很不好受。所以,为了防止孩子离开我们身边时的这种空虚感,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可以付出无条件的爱,但是,我们不要无条件的牺牲。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能找到一种生活方式,让孩子和父母都幸福,岂不是最好?
拿我来说吧,作为母亲,我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和尊敬,但是,我并没有为孩子们放弃自身的幸福。
相反,我总是努力成为我人生的主人,把握自己,奉献于他人。当然,我也在尽全力协调“自身”与“母亲”这两个角色的关系。
我的生活并没有完全以孩子们为中心,我在自己的领域里努力着,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孩子们为我能够被人们认可而骄傲,并且,看到我们夫妇一生都在认真做学问,他们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地将学习作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让孩子们能够亲眼看到,这一点非常重要。父母要成为孩子们成长中的榜样和引导者,而不能只是个说教家和照顾者。
或许我这样的说法会让人感到不够现实。毕竟,社会发展一天比一天快,孩子们需要迅速进步并获得成功,这是社会对孩子的要求,同时也给父母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
但事实上,我想说,孩子的成长没有捷径。在时代争分夺秒变化的现在,我们更需要这样的努力。大人物并非生下来就是大人物,而是后天慢慢造就的。我们一定要牢记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我一直强调,孩子能不能成才,与父母的努力休戚相关。作为一个母亲,生活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为了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我经历了很多艰辛和反思。根据抚养六个孩子的经验,以及在东岩研究所中指导年轻人的经验,我归纳出了大人物应该具备的七种领导能力。
希望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些体会。
也希望我们一家的故事能够给大多数的父母提供一些参考,让年轻的父母们少走一些摸索的弯路,尽快找出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法。
一、孩子才华很重要品格更重要
身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懂得:对一个人来说,才华很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他的品格。
一个有才华的人,只有同时具备正直的品格、浓浓的善意、温暖的人情味,才能算得上是一个成功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真心的信任与追随。如果周边有很多相信自己和追随自己的人,这个人自然而然地就会成为一个圈子的核心和大人物。
1、关于我的六个孩子
人们经常会对我说:“你培养出了多么优秀的孩子啊!”人们称赞的是他们的高学历和工作上的成就,并且大家都认为,正是因为拥有了超群的才华,他们才比一般人更容易成功。
然而,在我看来,这种将成功归功于才华的想法是片面的。我的孩子们能取得今天的成绩,才华固然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根本的原因却在于,他们在施展才华的同时,始终没有背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
先说说我那六个孩子吧。
大女儿庆信,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了理学博士学位,现在在韩国中央大学担任化学系教授。
大儿子京柱,毕业于耶鲁大学医学院,曾任马萨诸塞州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部长,现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
二儿子东柱,中学毕业时就曾获得备受关注的美国总统奖;在哈佛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他继续深造,同时拿到了哈佛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哲学博士学位。
三儿子洪柱,完成哈佛大学学业后,留学英国牛津大学,后回到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并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之后受到耶鲁大学法学院的邀请,成为该学院首位韩裔客席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院长。洪柱曾在克林顿执政期间出任助理国务卿,主管人权事务,使得Harold Hongju Koh(译注:洪柱的英文名字)这个名字广为韩国民众所知。
二女儿庆恩,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后,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现任耶鲁大学法学院临床法学客席教授。她和洪柱兄妹俩人均被聘任为法学院的客席教授,据说这在耶鲁大学是史无前例的。此外,庆恩还是耶鲁大学聘请的首位非白人的女性客席教授,这使得她成为一时的热门话题人物。
小儿子定柱以优异成绩从哈佛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在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和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转攻美术学专业,并获得了美术学领域的最高学位——MFA(艺术硕士)。
以上孩子们的经历,的确很容易给人们留下“才华卓越”的印象。但我深知,他们能够获得如此成就,不仅因为才华,更因为具备优秀的品格。
现在想来,我真的为教育孩子花费了很多精力,因为教给孩子才技简单,但教会他们做人不易。而我不只希望他们是才华出众的人,更希望他们是品格高尚的人。
二、品格是微风,能吹开才华的蒲公英
一个人的才华,会让他整个人看起来熠熠生辉;而只有当他同时拥有了高洁的品格,他的光辉才会散发和蔓延,才会照耀到他人。才华像是蒲公英的花朵,而品格就是微风,风吹过,蒲公英的小伞才会在空中翩翩起舞,飞到四面八方,把种子播下。
品格的魅力每每让我感到震撼和惊喜,它能让一个人更努力,更开阔,更柔软,也更有力量。这一点我也能常常从我的孙儿们身上感受到。
一次,大儿子京柱的女儿给我打电话,说她暑假要去南美,为那些贫困的孩子们做点事情,还说她明年要去帮助海啸遇难者家属,为他们盖房子。她小小年纪竟然有这样的想法,我很是欣慰。
还有一次,三儿子洪柱的女儿找到我说:“奶奶,我正在筹集艾滋病基金,请您帮忙捐些款吧。”
当时正赶上我事情特别多,每天忙得团团转,很难抽出时间去银行,所以只能告诉她:“奶奶不敢向你保证,但我尽量抽时间,争取在最后期限内给你汇过去吧。”
话虽这么说,但因为孙女是第一次拜托我,又是在做好事,我一定得支持一下。于是第二天就把钱汇了过去。
之后不久,我见到孙女,那孩子兴奋地跟我说:“奶奶,我已经筹集到四万美元了!”
当时,她还只是耶鲁大学一年级的普通学生,能筹集那么多钱,其实很不容易。而当我得知她同时还是这次募捐活动的发起人时,我更是大吃一惊!原本以为她只是一个参与者而已,没想到她在关照他人、帮助他人的同时,还发掘了自己的领导能力。
你看,孩子的才能就是这样一点点锻炼起来的,不是为锻炼而锻炼,而是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悄悄生长起来的,就像你无心撒下的种子,没有刻意等待,说不定哪天它就发芽了。我知道,这次活动带给孙女的喜悦和成就感,会鼓励她以后投入到更多更大型的公益活动中去,而这些活动也会令她今后的路越来越坚实和开阔,让她和她周围的人都受益。想到这些,我很放心,也很欣慰,心中的骄傲和感动是无以言表的。
这也证明了,比起才华来,品格更能带给他人感动。现在,只要孙儿们参加帮助他人的活动,我就会感到非常高兴。后来,他们果真都陆续做了很多事情,有的为海啸遇难者家属募集资金;有的在法律事务所为那些艾滋病患者代写遗嘱;有的穿越大半个美国,给穷人建房筹集环境基金;还有的帮助那些不能公开遗嘱的人们代书亡后法律事务文书……
孩子们始终有个目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都是为了帮助那些不幸的人们。一旦这样的意识在他们内心扎根、生长,慢慢成为一种信念,他们就会获得无限的力量。他们会全心全意去实现这个目标,而为了实现目标,他们会努力增长自己的体力和才华,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就像他们的父母——我的六个子女——一样。
这也是我的孩子们最终成长为大人物的道路:不是为了成为大人物而努力,而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努力。帮助他人需要施展才华,而在这样的过程中,一切就自然而然发生了。
所以,每当有人问我有什么特别的教育方式时,我都会这么说:
“不要只培养孩子的才华,更要注重培养他的品格,让他成为喜欢帮助别人的人。”
我希望年轻的父母们都能牢记这一点,这就是即使你不督促,孩子也会自发学习的秘诀,也是培养被人们所喜爱和尊重的大人物的秘诀。
古时候,书生们总是一边学习一边思考,一边思考一边学习。这样一来,学习知识就不单单是积累信息,而是在积累智慧,累积德望。
但是,让我痛心的是,当今社会已经逐渐抛弃了这些优良的传统。父母似乎忘记了孩子学习的本意,只是单纯地认为孩子学习知识是为了过上好吃好喝的日子。
所以,现在我们的社会中出类拔萃、才华横溢的人越来越多,但少有人能做到真正的有影响力。这难道跟我们父母的教育理念没有关系吗?
那么,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勇敢地改变这一切吧。
三、为孩子寻找发展方向要慎重
我常常很遗憾地看到,有些父母总在没有明确目的的情况下就要求孩子做这做那。
他们并不知道孩子有什么才能、喜欢什么、能做好什么,只是一味将别人都看好的东西强加到自己孩子身上;或者为了超过其他孩子,而强迫自己孩子学习。
所以,一看到在韩国或在世界上出现了优秀的高尔夫选手,就让孩子学习高尔夫;觉得电影明星很耀眼,就让孩子们去上演技班;别人家出了钢琴家,自己的孩子也要去学习钢琴……殊不知,那些成名的人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曾经历了多少的苦恼、努力、挫折和教训!这样的父母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些,只是单纯地被他人的富裕和名誉所诱惑。
嘴上说是为了孩子的幸福,但事实是否是这样?请父母们三思。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所以,父母在为孩子寻找发展道路时,一定要慎重。孩子为了取得成功,以后要投入多少努力;他们是不是甘愿投入这样的努力;万一失败了,他们的人生会怎么样……这些问题都要仔细地分析和对待。
在韩国,孩子们在进入大学之前,要参加激烈的竞争考试。一旦到了大学,由于找不到继续学习下去的理由,他们就会开始彷徨,把不能排放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以外的其他地方,白白荒废了美好时光。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必须抛弃“只要努力学习,终究会取得某一方面的成功”这样的想法,树立起清晰的人生目标。看看周围的情况就不难发现,成功并不是那些整日迷迷糊糊、没有目标的人能够取得的。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一定要花点心思找到自己的道路。就像爬山,很多人在找到了道路之后,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地付出,也不一定能成功。那么,目标不明确、不知道自己要怎么走的人,又如何能期待成功和幸福呢?
在这点上,做父母的有责任帮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否则,孩子们只会觉得混乱,这样一来,在还没有达到目标前,父母和孩子都会泄气。
接下来,父母自己也要明确子女教育的目的,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看到他们的成长之路。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让大家考虑是将孩子培育成医生还是律师。教育远远不是只有选择职业这么简单,教育有更远大的目标和更深广的内涵。
对我而言,我想让孩子们成为喜欢帮助别人的热心人。在我们家中,孩子们学习的理由就是他们要成为热心人。在这样的过程中,我认为父母身体力行的教育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在我们做社会服务时,孩子们很自然地受到了感动,他们很喜欢我们工作时的氛围和感觉,并且明白如果他们也想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就必须努力学习。
回想当初,我之所以创建东岩文化研究所,说到底是出于一个母亲特有的教育热情。虽然这里头也有作为学者的使命感,但是,如果我同时不是一个母亲,没有想好好养育子女的迫切感的话,我不可能会将那么困难的社会服务坚持五十多年。
初来美国留学时,我丝毫没有想过要在美国长期生活,只是没想到结婚后马上怀孕了。我现在仍然清楚地记得得知这一消息后自己惊慌的心情。当时,对于美国的异乡生活,我们夫妇尚且没有完全适应,何况还要养育一个孩子!眼看着肚子里的孩子一天天长大,想着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母亲的问题,我非常无助,几乎夜夜失眠。
那时我很喜欢去书店,希望可以在那里找到一些指导书,但是翻遍了整个书店,也没有找到我要的那种关于如何在美国养育韩国孩子的书,也就是关于在多人种聚集的社会上如何养育少数民族孩子的书。
后来,我又想到了大学图书馆。
“对啊,哈佛大学图书馆肯定有。”
但是很遗憾,在那里也没有找到。在走出图书馆的时候,我很沮丧,但随即我想:
“看来目前还没有人能够解答这些问题。但是我不能因此而放弃,我有责任找到答案。让孩子在美国长大是我们的决定,孩子没办法选择。所以,孩子作为美国社会中的韩国人,是否能够好好成长、幸福生活,责任全在我们这里。”
于是,在怀孕的最后几个月里,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观察周围的母亲。我看到很多平日里忽视的东方母亲们,看她们和孩子是怎么对待对方的。但是,恰恰因为关注太多,所以苦恼的时间也比较长。
我看到,很多妈妈并不知道该怎样跟孩子相处,或者,她们并不重视孩子的教育,没有意识到一个母亲对孩子、对家庭的影响有多么大。特别是一个有三个儿子的东方家庭,还给我带来了不安和强烈的危机感。那家的孩子不但没有礼貌,而且也没有作为孩子应该有的活泼和开朗。他们的表情总是忧郁的,让人看了后心里很不是滋味。或许很多人会说,他们在陌生的环境里长大,肯定会跟其他孩子不一样。但是,这里面有母亲的失职。
2011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