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在线 >> 家长学校 >> 正文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节选之二
2014-04-21  点击:[]

家长学校系列材料——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节选之二 全惠星博士(韩国)

教育孩子不是传达自己的经验

  教育不是经验的传达,而是和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互通有无

  子女教育,有时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此,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成长阶段、发展状态,并保持高度的警觉。同样的方法,环境变了,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变了,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有时甚至可能起到反效果。再有意义的故事,也要挑合适的时机去讲。

  记得孩子们第一天上学时,我让他们穿白衬衫和西裤。周围的同学都是美国人,我担心孩子在他们面前没有信心,所以要他们穿得干净、有品位。想法是没错,但当时却起了相反的作用。由于这样的着装太拘束,在运动的时候孩子们在体育课上无法自由玩耍,也就没办法跟其他同学融入到一起。本来我是希望通过着装拉近孩子和其他同学的距离,结果却南辕北辙。

  当时我总结教训,发现着装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和场合来选择。后来,在美国生活久了,我渐渐感受到,事实上美国高度崇尚自由性和创造性,有点不拘一格的意味,而我们的这种“韩国式端正”很多时候是不适合的。这种文化氛围的差异,让我在很多方面碰过壁,当然,也包括教育孩子这件事。

  再用心的父母,也没法保证任何时候都能正确判断。何况我们生活在国外,遇到的问题更多更复杂。我不断地对这些失误进行总结和反思,花费了很多心思。

  另一个重要的反思是,我不能太看重自己作为长辈的角色。为什么这么说呢?长辈意味着权威和经验,意味着要让别人听自己的。但事实上,在急速变化的多元文化中,这种经验是靠不住的。不把自己当长辈,而是跟孩子一起探索、学习、互通有无,这种做法让我在孩子的教育和沟通上变得更加自由和开明了。

  我想劝告父母们,一定要丢弃要求孩子“这么做,那么做”的固有观念,同时也要丢弃把孩子赶向特定的方向的强迫观念。

  还是那句话,子女教育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孩子都很特别,都需要我们去特别对待。下次在你要求孩子做什么之前,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我想通过这么做达到什么目的?有没有更好的方式?

  明确了这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就会清晰起来。

  再回到那个着装问题上。由于一开始判断失误,后来我就有意识地根据情况来指导孩子。我那六个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即使是同胞兄弟姐妹,每个孩子的状况都不一样。同是医学院毕业,我的大儿子经常西装革履;但身为麻醉科专业大夫的二儿子却喜欢穿工作服,即使在接受电视台采访时,也是穿着手术服。

  站在母亲的立场上,我当然希望孩子们都像大儿子一样穿着干净、正式,我也这么要求过他们。但是我认为,应该把这些都看作是孩子们的个性,尊重他们。如果我不断唠叨二儿子穿着要正式的话,只会伤害双方的感情。头脑聪明、一心扑在研究上的二儿子哪有时间穿衣打扮呢!

  肯定孩子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对于他们自豪感的建立很重要。孩子的价值取向从小就有,即使是兄弟姐妹也都有所不同。父母应该将这些都看做是优点,并从内心去理解和尊重。

父母的作用更多在于把握大方向。再疼爱孩子、关注孩子,父母也没有权力插手孩子的每一件私事。孩子有他们自己的路要走,这些选择,跟父母没有关系。

要让孩子在家庭里感到安心

  美国人看了我的孩子们的电视访问,都觉得不可思议。当记者问他们怎么才走到今天这一步时,他们都回答说是因为东方式家庭的价值观。

  在韩国,很多人特意把孩子送到美国留学,但是在美国出生、接受美国教育的人竟然如此推崇古老的东方式教育。

  因此,许多人都对我们的家教方法很好奇,特别是生活在美国的韩国父母。

  但是,我想告诉他们,我们家的教育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我们夫妇只是将我们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结合西方文化,并从中找到适用于孩子们的方法。

  我父亲很推崇西方式的社会奉献精神,他也从来没有男女差别的意识。当年我出生时,家里的老人感到很失望,但他却夸下海口,说一定会把女儿教育得比儿子还好。我不到20岁就被父亲送到美国留学,当时正是家里比较艰难的时候,由此可见父亲对我有着怎样的期待了。

  相反,我先生的家庭受儒家思想影响很大。他出生在济州岛的书香世家,家里代代都是老师,据说其十三代祖先文卿公还做过朝鲜国王的老师。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很多儒家的传统思想在他那里根深蒂固。

  比如作为家里的长男,他有很强的责任感。工读期间,没有经济能力孝敬父母,但即使是去银行贷款,我先生每月也会给父母寄钱过去。后来我才知道,我公公并没有花这些钱,而是都存了起来,再加上自己的钱,以儿子的名义去买地。每次想到这美丽的父子之情,我仿佛领悟到了儒家式家庭主义的精髓。

  作为一名历史社会学者,我十分了解儒教社会。我先生也通过留学生活吸收了西方价值的优点。我们身上的这些价值观念,自然地渗透到了孩子们身上。所以,在我们夫妻的教育下,孩子们等于说是同时接受了西方现代教育和东方传统教育的洗礼。

  当然,教育的过程并非总是一帆风顺,东西方的差异和碰撞,一不小心就会产生极端矛盾的价值观,我们尽量去调节,虽然这样做起来并不容易。

  令人遗憾的是,当今社会上接受美国教育长大的孩子,一说起东方式教育,首先的反应就是“不合理、不恰当”,他们觉得父母那一辈所持有的儒家价值观是陈旧的、保守的。当然,孩子们抗拒东方式教育,自有他们的理由。比如,父母们没有真正地将东方式价值观的优点在生活中表现出来,或者,父母也没有真正理解东方式价值观的精髓。

  真正的东方式价值观,是让我们在家庭里感到安心,让家庭成为我们的骄傲和进取的原动力。家庭是一种回归,是我们的根基所在,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家庭是支撑我们走下去的力量。

  而我们的东岩文化研究所,也主要是对东方式价值观进行比较文化的研究,希望通过这样的努力,让孩子们找到自信心和自豪感。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持续进行演讲、召开讨论会、出版月刊、开发网页,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过去50年中,通过东岩文化研究所的社会服务活动,孩子们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同时也找回了自我身份和自信心。

  另外,在东方传统中,孝顺父母很重要。我的父亲就是个大孝子,我也受到同样的教育,把“孝”字作为我平生的座右铭,尊敬和孝顺我的父母。

  还有,不管是美国式教育,还是东方式教育,都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暑假,父亲就让我独自去黄海道的爷爷家。当时还没有现在这些大众交通工具,我又领着两个淘气的弟弟,从首尔去遥远的黄海道平山的爷爷家、瑞兴叔叔家、南川大伯父家,还有沙里院外婆家等。即使现在看来,这些距离也不近,但在那个年纪,我却能够平安来回。这样的机会和经历,让我获得了很大的自信心。

  在20岁前后,孩子就要独自开拓自己的人生,父母能够给孩子影响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在孩子离开家之前,父母应该尽全力去培养,在此之后,例如选专业啊、工作啊、择偶啊,就靠孩子自己去决定吧。毕竟,父母不可能一直陪在他们的身边。

  所以要培养孩子独自判断的能力,这样,离开父母,孩子也能好好生活。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不要一开始就期待能从孩子那里得到回报。“养儿防老”的观念并不怎么时髦,在很多时候期望越大,失望也越大。

  很多父母在抱怨,说子女对待他们照顾不够周到,不知道回报。其实,作为孩子,他可能因为事业正处于上升期,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回家探望父母;他可能还没有发展太好,没办法给父母太丰厚的条件,让父母享清福。当然,他也可能并没有尽到心。

  但是,培养孩子是做父母的责任,责任尽完,就可以安心了。至于回报,那是孩子的事情。

  为什么不换个思维方式呢?养育孩子的过程、孩子在身边的日子,就是孩子对父母的回报。因为,作为父母,我们都因为有了孩子而倍感幸福。孩子带给我们生命的安详和愉快,是其他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让创意在完成过程中闪烁

  我是一名韩国籍我们也可以从地政学的角度来理解我们的文化力量。韩国北面的国家有朝鲜与蒙古,西面是中国和印度,东面是日本,处于各种个性强大的文化之间,韩国不可能不受到影响和冲击。从我们的祖先开始,韩国就承担着连接各种文化的责任。例如,中国的法律,印度的佛教、美术等都是通过朝鲜半岛介绍到日本的。

  很多年以来,韩国人一方面充当了文化上的接纳者和输送者,另一方面又自始至终保持着自己固有的文字、语言、音乐和风俗。我们祖先极具柔韧性,懂得兼容并包,懂得聪明应用,将从外面传进来的文化在半岛内根据国民的要求来调整。所以才有了如今独立而包容的文化。今天,世界上有700多万韩国人生活在近170多个国家,这样的事实也证明了我们民族的柔韧性和综合力。

  但是,值得反思的是,在韩国内部,只要提起综合创意力,人们首先就会想到西方的事例,口口声声推崇的是西方人的创意,大家普遍认为韩国的传统跟创意力是完全沾不上边的。这么想的人,首先是不了解韩国文化的真相,内心更没有强大的文化力量支撑,并且,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本体性。

  韩国人其实拥有丰富的综合创意力,问题是如何发现和适时地发展它。但是韩国国民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创意力的价值,以不信任的态度和偏见妨碍着创意力的发展。

  如果要发展创意性综合力,首先就要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要知道面对世界和生活,人类可以选择的范围其实很广,我们可以拥有多种不同的价值观与风俗习惯。知晓了这些,我们就自然会从固定观念或者先入为主的偏见之中摆脱出来,去自由思考和行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清自己在世界上的价值,懂得如何去创造新的意义,把自己跟世界连接起来,成为山水相映的整体。同时,要想培养综合创意力,还要对自己已经知晓的事情做出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不能盲目跟从,不要怕错误出现。如果有错误,只要及时接纳和认真改正,那错误也同样是我们成长的良机,能够增长我们内心的智慧和力量。

  很多人会认为创意力是在某一瞬间突然迸发的,是灵感偶现,不可把握。其实不然。“汗水是灵感生长的土壤”。创意力,是经过了不断的关注和不断的研究以后,在了解了所有事情的规则和来龙去脉时才产生的。并且,创意力是个很个性的家伙,只有当一个人不仅关心自己,更关心周边的人和事时候,它才会出现。当一个人不断地去观察、记录周边的时候,当一个人放开了自己,在考虑其他人的幸福或安危的时候,这种强大而充溢的责任感就会引出创意力。难怪,古往今来,我们都能从孝子、忠臣或母爱中看到创意力。创意力的火光会在责任的完成过程中闪烁。

创意力越好前方的路越宽阔

  在美国这样一个多人种社会中,我的孩子们整日为了别人的生活、健康、权益而忙碌,他们奔波着,奉献着,苦恼着,也幸福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创意想象力得到了很大的发挥。

  当然,他们也颇受波折,多次差点因为价值观的差异而没办法进展下去。还好,他们没有一直停留在原地,他们愿意去做些努力,去寻求改变,哪怕当时看起来是艰辛些,但是仍然值得。如果他们因为偏见和各种不公而愤愤不平,进而放弃自己的目标,也就不能到达今天的地位了。

  固有的观念就像层厚厚的不透气的外衣,穿着它,人就不能自由活动,无法感受外界的新鲜空气。所以,带着固有观念去看世界,很难在现在这样一个高度重视创意性的知识情报社会里成为领导者。毕竟,一个领导者如果固步自封,没有创意能力,他就无法对世事万象做出准确判断,也无法对他的下属的创意性做出正确评价,这样一来,他就不可能让他的团队在急速变化的世界里存活下来,更别说成长和发展了。

  当今社会,创意是优秀人才必备的关键素质,所有的公司、单位都在寻找创意型的人才。世界越来越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想取得成功,崭露头角,或者,要想具备一定的影响力,成为一个大人物,就一定要有过人的创意力。

  从零到一,从一到十,从十到万,梦想越大,创意力越好,前方的路越宽阔。父母和社会要共同努力,让孩子们具备这种能力。孩子们锻炼创意力之路,就是他们成为真正的领导者的道路。

上一条:《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就培养大人物》节选之三 下一条:《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节选之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