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在线 >> 家长学校 >> 正文
《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节选之四
2014-04-21  点击:[]

父母不要为了孩子牺牲自己

  我们作为母亲,作为父亲,要始终怀有自豪感。不要盲目崇拜,一味觉得其他国家教育体制更合理、理念更先进,其他家庭的教育氛围更好,其他孩子的学习方法更得当。每个国家,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情况,父母一定要首先立足于我们传统的教育哲学,了解它,并运用它。在追随其他国家的文化之前,先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这样才能坚定自己的标准,不会人云亦云。

  另外,我始终觉得,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永远是最重要的。天下的母亲们啊,要注重自己的角色,完成自己的角色,不要只满足于教育孩子,也不要停留于只教育自己的孩子,母亲要成为孩子的导师,甚至是下一代的真正导师。

  绝对不要为孩子牺牲自己

  我怀上第一个孩子的时候,心情很焦虑。我日思夜想怎样做个好父母,怎么才算好父母,加上当时又没有别人的指导,连相关的书籍也找不到。我陷在这样的焦虑中,不能自拔。后来,我想起了我的父母,回忆起他们对我的教育过程,瞬间,不只是育儿问题,就连人生问题也好像是重新聚焦了一样,变得清晰明朗起来。

  我的父母不是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人。他们始终在学习、进步,充实自己的人生,他们的生活态度和世界观影响到了很多人,也成为孩子们的榜样。

  我从小时候他们对我的教导为起点,重新回顾了我的人生。这真是一次漫长而获益匪浅的过程。在回忆中,点点滴滴的细节,如同养分重新滋养了我的内心。对我来说,怀孕不仅是做母亲的开始,而且也是作为一个人,重新考虑今后的路、该做什么以及不该做什么等问题的宝贵契机。

  一般怀孕的母亲都是如此,在欣喜的同时会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成为一个好母亲。这种担心是必要的,一定要听从自己的感觉,有了担心的情绪,不要逃避,不要视而不见,要多考虑如何解决和疏导自己的担心。这时如果想不清楚的话,以后就可能受到影响,偏离好父母的标准。

  那么,如何成为好父母呢?

  很多父母爱孩子至深,可能认为要一切为了孩子,无条件为孩子牺牲,这样才能保证孩子全方位受到呵护。

  但是我不这么认为。前面的文章中我也提到过,作为父母,关键在于如何能够成为孩子们的引导者,帮助他们看到未来、走上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要想成为最好的引导者,父母首先要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目标,计划好自己的人生,日积月累,始终进步,并有能力去帮助和影响他人,方能成为孩子的好榜样。如果父母没有这样的能力,不能给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不能让孩子从内心里感到敬佩,那么,孩子们自然不会向他们学习,即使他们为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不尽。

  仅仅有能力养育孩子,却没有能力引导孩子的父母,并不是合格和优秀的父母。父母自己一定要有目标意识,即使为人父母了,也要继续努力。父母的人生应该是完整的,不能被孩子所隔断。

  做到这点,反而会比无条件牺牲更难。但是,这才是真正爱孩子,也爱自己的父母要选择的路。

  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想想,现在我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出于真正的爱?我是否被一定要为孩子无条件牺牲的这种价值观所包围,执着于孩子,而忽视了让自己成为被孩子所尊敬和爱戴的父母?我是否将孩子看作是去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梦想的代理人?父母生育了孩子,但并不能拥有孩子。父母和孩子从一开始就是各自独立的,大家都有自己的人生之路要走,如果爱孩子,就要从“好母亲情结”中摆脱出来,努力做自己。

  最好的家长都是孩子的引导者,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

父母的关系影响孩子成长

  父母相互尊重,会对孩子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而常常吵架的父母,尤其是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父母,他们孩子的成长肯定会出现问题。

  夫妻间普遍互相尊重的现象,是东方家庭的一道风景。一说起东方式家庭主义,人们大多会想起家长式作风的弊端,但是,我们的传统有更多值得肯定的地方,需要我们发掘和发扬。

  例如,在我父母那一代,夫妻之间不会随便说话,即使说,也总是使用敬语,因此即使有比较激烈的冲突,也能用较为柔和的语言表达。这样一来,冲突就减弱了很多,可以让双方都稍微冷静下来,自然地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互相尊重中会产生忍耐力。这是夫妻相处时很重要的一点。再天造地设的夫妻,也会有分歧和差异,如果不懂得忍耐,必定会不断起争执。

  有些人认为我和先生的感情会特别好,或者共同点非常多。但其实,我们与其他夫妻没有什么不同。也并不是说我们不吵架,只是一开始我们就很了解对方的长短处,所以,遇到分歧,我们更懂得尊敬和认可,而不是粗暴地拌嘴或大吵大闹。

  我们之所以尽量避免争吵,而是用沟通来解决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想影响到孩子,想努力为孩子们做好榜样。

  我和先生在学问研究上有很多共同点,但在琐碎的生活上,却有很多分歧。例如,他对什么都很节省,我则不然。虽然我也不是喜欢浪费或奢侈的人,但在具体细节上经常跟先生发生冲突。如果要请客,我喜欢准备很多材料,这个、那个,丰盛而周到。他却看不惯,每次都跟我强调说,不要忘了工读生的身份。我就不同意,我们是在请客,难道不该比平常好一点吗?

  “如果要这样,就不要再请客了。”最后,看到说服不了我,他说。

  “我再也不请了。”我也赌气。

  但是过一天,客人又来了。我们俩朋友都多,很多熟悉的人不用你请,他们自己都会来。特别是在20世纪50年代,波士顿既没有韩国饭店,也没有卖泡菜的,我们成了朋友们吃韩国料理的聚集点。

  我想尽我的诚意去招待客人,把菜准备得好一点,用新鲜的材料、上好的食物。我很有兴趣去做这些,虽然这样会非常累。但他竟然一句谢谢都没有,反而责怪我。

  我非常难过,但忍着不跟他吵架,并且,我知道我们之间差异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不好客,而是成长环境不同。我的父亲是个企业家,我从小生活优越,而母亲也特别注重饮食;而先生从小离家过寄宿生活,不同的环境,肯定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待客标准。通过与丈夫的不断对话,我们彼此慢慢认同了这种差异。

  有时候也觉得正如母亲所说,夫妻之间有差异是好事,这样才会彼此珍惜。

  尽管我们尽量避免,但争执还是有的。若被孩子们发现我们在吵嘴,我就会想起母亲曾说过的“一个家庭里面至少得有一个唱红脸的”这句话,而我也这样告诉孩子们,跟他们讲,要允许差异的存在,夫妻之间的差异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益处。当然,在孩子面前,我从来都是为丈夫树立父亲的权威。

  这也是母亲的角色。如果母亲不尊重作为父亲的丈夫,孩子也不会认可父亲的权威,这样一来,父亲的教导就无法站住脚。反之亦然。在妻子成为母亲的瞬间,丈夫就要开始树立妻子的权威。如果丈夫尊重妻子、认可她的权威,孩子们才会尊敬、跟随母亲。如果丈夫无视妻子,孩子们也会无视母亲;同样,如果母亲无视丈夫,会使孩子们敌视他们的父亲。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很优秀,很懂事,但是她告诉我,她最大的苦恼就是处理不好跟母亲的关系。原来,她的父亲嫌弃妻子没出息,一直跟她说,千万别像你妈妈那样。所以这个女孩从小就跟妈妈疏远,长大后她才意识到这种疏远大大地伤害了母亲,也伤害了自己。但是再想恢复,谈何容易。

  夫妻生活中难免会在微小的地方产生分歧,但是,决不能过度。特别是如果这种情况经常被孩子们看到,他们的不安情绪会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夫妻双方如果都抱有以交流来解决一切问题的态度,那么,一切的分歧都容易处理。当然,交流并不可能会完全消除分歧,但可以加深彼此的理解,而这样一来,夫妻感情就会更加深厚。

  你看,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夫妻相亲相爱的过程;而感情好的夫妻,肯定会教育出更成功的孩子。

  我年轻的时候也不太懂得沟通,动不动就拌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用交流来解决问题,比拌嘴效率更高,花费的时间也少。交流就像一座桥,搭建在夫妻之间,即使很难克服的分歧也能够自然地找到接点,让两个人平稳地渡过去。

  真的,没有比用尊重和忍耐来交流更好的方法了。

  如果我们夫妇一味主张美国式个人主义平等的话,我们现在的家庭也许就不会存在了。虽然我们知道,人人都有平等的权利,但是在家庭问题上,人和人之间碰撞比较多,只讲平等是不够的,更需要互相谦让,懂得取舍和牺牲。对丈夫和妻子都是如此。

  想来也真不可思议,我们夫妇在很多方面都不同,我们的婚姻竟然坚持了这么长时间,不但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反而越来越幸福,并且把这种幸福传递给了孩子们。

  我的先生是那种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要完成事情的人。相比之下,喜欢创造和新鲜事物的我就不能掌握时间,不能一直集中精力在一件事上。先生的生活很有规律,而我则更加随意。

  只要看看我们的桌子,就能看出来这样的差距了。我的先生喜欢一本一本地看书,并且看完书后,他会把书桌整理干净,而我则喜欢把多本书都摊开来同时学习。难怪他主修条理清晰的法律,而我研究的是发散思维的社会学。

  还有,我们在理财上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争执。我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就让我养成记账的习惯,他常常是把一个月的零花钱一次性给我,让还是孩子的我正确区分支出和收入,养成整理的习惯。

  我虽然学会了理财,很独立,但结婚后状况就不一样了。我婆家是由男人来管理钱,与娘家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

  结婚后我先生让我把自己的工资存入夫妻共同存折里,我很接受不了,认为他这样是在阻碍我的自由,觉得很委屈。按我的脾气,我会跟他吵架,夺回经济权,但转念一想,这个靠吵架是不可能变回来的。其实我先生的意思也并不是想自己随意支配金钱,而是想掌握家里的主导权。

  我婆家是以男人管钱这种方式来树立象征性的主导权的。我想,将主导权给他也有好处,不但能安定家庭,今后对孩子也有好处。而且先生比我细心,把钱交给他能更好地维持家庭的经济运转。经过冷静的思考后,我妥协了,干脆直接把存折交给了先生。

  有趣的是,我总能时不时拿到研究费用,这个费用是不计入工资的,所以不必上交。虽然先生提倡细致和节省,我还是有钱去海外旅行,或者外出就餐,可以自由地花费。虽然,小时候我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理财训练不能在家里发挥,但我可能应用在事业上,比如东岩文化研究运营、研究费的管理、国际专业人员会的运营等地方。所以,上帝是公平和仁慈的,我总是心存感激。再说了,因为不用管钱,省去了我的负担,我可以更加专注于工作了。

  看吧,我们夫妇也有这么多分歧,但好在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们达成了共识。对于孩子的教育目标,对于如何成为孩子的榜样,我们看法相同,因此才能够互相忍耐,互相妥协。

  是的,我们都想成为好父母,有了这个共同点,我们的其他问题就很容易沟通和解决。有了这样的环境,孩子不可能成长不好。

孩子喜欢有“力量”的父母

  我听过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一长大,就跟自己有隔阂了,什么事情都不爱跟自己说,而他跟同学、朋友却好像无话不谈。

  遇到这种情况的父母,应该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孩子不跟父母沟通,主要是因为他觉得跟父母沟通没有意义。一来,父母不理解他,总是从自己的角度教育他;二来,父母不能提出建设性或者启发性的建议。如果跟父母说说心里话,父母总拿自己的经验大做文章,听不进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选择,这样的话,哪个孩子还愿意跟父母谈心呢?

  好的父母要始终记住两个词语:聆听,建议。

  二儿子东柱在医大做研究员的时候,有个财团提出了研究课题,东柱积极响应,提出了一整套企划,但最后,研究费用却被在他看来比自己的企划案做得差的人得到了。东柱觉得自己的方案非常优秀,心里很不平衡,马上给我打来电话。

  “那人提出的企划案跟我的性质相近,但是水准比我的差,结果我的研究申请被拒绝,他的却被选用了。怎么可能这样不公平呢?”

  听到这话,我跟他说:

  “东柱,不要认为这件事是你跟这个财团的最后一件事,要把它当做这是你们之间合作的开始。毕竟,最终的结果还没有定下来,你还有努力的机会。如果你真的对自己的研究项目有信心,就接受结果吧。不要在背后不满和抱怨,那样无济于事,别人也不会知道。去联络评价你研究项目的人,问清楚你的研究项目为什么被拒绝、不足在哪里、为什么没有给你研究费用,借此再次有条理地向那个人说明你研究项目的优点吧。”

  听了我的话后,东柱特地从波士顿赶到华盛顿去找那个负责人,将自己研究项目的特点向他一一说明。最终,东柱得到了那个美国最大财团的研究费用,成功地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个研究项目。

  如果东柱当时没有再做尝试,只是一直在那里抱怨的话,肯定就失去了一次推进研究项目的机会。东柱说,我的建议给了他很大的帮助,所以非常感谢我。后来,在他的同事们申请研究费用的时候,他也提出过同样的建议。

  其实,我学习的是社会学,东柱学习的是医学,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专业。但是在学界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是相似的,我也曾用这样的方法去申请过研究费用,好几次都取得了成功,所以才能够给孩子实质性的建议。

  我自己非常珍惜这样的经验,不仅让自己有所收获,同样也能给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我特别有做父母的成就感。所以,我以我的经验告诉所有的父母,一定要让自己成长,不断想办法提升自己的人生,解决自己人生中的问题。这样,当孩子需要帮助时,我们才能担当起一个有意义的角色,而不是陪着孩子一起发愁。

  很显然,孩子都喜欢有力量的父母。

  我又想起我的大儿子京柱。他上耶鲁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因为一件什么事情,他给我打了很长时间的电话。

  放下电话后,京柱的室友说:“我非常羡慕你,我都不敢把这样的事情跟我母亲说,你有这样能听你说说心里话的母亲,真是幸福啊!”

  我自己也很骄傲,作为母亲,能成为孩子喜欢的倾诉和交流对象。我始终觉得,这一点很重要。

  有些家长说,孩子跟自己没话说;也有些家长说,自己不懂现在的孩子在想什么。其实,当孩子渐渐长大,他的生活内容会发生很大变化,思想也会跟着不断变化,一天一个想法。父母需要了解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才能走近孩子的内心。 这样,真的聊起来,父母和孩子之间可以聊的东西有很多。

  如果父母不懂孩子的世界,就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很想给孩子帮助,也找不到方法,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一扇门被关闭了。父母不能为孩子指明方向,长期这样的话,孩子和父母都会有挫折感。孩子按照孩子的想法,父母按照父母的想法,没有更好的解决途径,双方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互相观望。

  其实,夫妻间也是如此。妻子和丈夫要互相了解一些对方的世界和圈子,这样,在对方遇到困难时才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而不是在对方陷入苦恼的时候陪着他(她)一起苦恼。只有这样,夫妻二人才能真正成为对方的伴侣,彼此温暖,互相扶持,一路走下去。

上一条:《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培养大人物》节选之五 下一条:《有奉献精神的父母就培养大人物》节选之三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