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效落实新课改精神,深入领会新教材精髓,优化校内现行教学课堂,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开拓新形式下的创新视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我校不定期的会派各学科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和经验交流。希望通过外出学习以及校内分享,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了解学科的前沿知识、高考的未来形势、教材的指引方向、教材课堂的优化方法以及个人的发展需求。从而不断的提升自我,丰富教学,把握教材,赢战高考!
教师教育处
2020年12月
注重思维训练,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语文组 刘洪梅
11月23日至25日,在抚顺市二中参加辽宁省新课改教学研讨活动,听了一节专家报告,六节作文课,感触很深。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却又是平日里投入远远不足的一个版块,在高考复习中,师生往往为了一个3分的选择题刷大量的题,但对占试卷总分40%的作文却投入有限。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指导不得法不到位,很多老师不去研究作文教学,把握不住高考作文命题和阅卷的脉搏,导致指导有偏差,事倍功半。另一方面学生基础弱不重视,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文基础差异大大影响作文水平,提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就使很多同学对作文提高失去信心。综观目前学生作文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文章缺少逻辑,以例代证。很多学生觉得文章开头提出论点,然后举几个正面反面的例子再联系现实就是议论文了,这是对议论文写作的错误理解,作文尤其是议论文必须把与论点相关的逻辑阐释清楚。
第二 文章缺少思辨色彩。思辨读写是新版课标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这一点在作文命
题和写作要求中体现得很充分,但目前很多教师对此关注不够,因而在平日作文训练中也没有体现。
第三 学生不会思考,文章内容空洞,论据陈旧,既没有独特的见解,又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文章写出来论点不新颖,论据都是老一套,当然与高分无缘。
从观摩的六节课来说,明显地感觉到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我们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因而这六节课里的多数教师都能注重作文教学中的思维逻辑训练。比如辽阳灯塔县的丁士诚老师所做的“议论文写作之证伪思维”,从辩论的角度引入,让学生懂得议论文写作中如何“证实”与“证伪”;盘锦高中的赵宇强老师所做的“引入虚拟论敌,优化开篇论证”,从虚拟论敌的角度引导学生学会驳论文的写法。还有些老师从操作层面上对作文教学做了有益的尝试,如朝阳凌源老师耿雪微所做的“演绎时代风采,讲出动人之声”,以范文引路,指导学生如何写一篇演讲稿;锦州中学的张恺老师所做的“勘明作文主题,理清思维建构”,从高考作文题入手,引导学生如何理清议论文中的逻辑关系。
相比省内同行所做的探索,感觉本校在学生作文训练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深入的探索:
首先,教师应深入研究高考作文命题及阅卷要求,避免闭门造车,事倍功半。
其次,作文训练应该具系统性,尤其要加强对点训练,从片断训练入手,点面结合,取得更好效果。
再次,作文训练应注重思维训练,尤其是思辨性写作思维的训练,把握高考命题方向,重点突出,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盘锦之行学习体会
英语组 孙峥
2020 年11月23-24日,我有幸参加了在盘锦市盘山县高中举办的辽宁省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新教材课堂教学展示与培训会。此次大会是自2019年新教材使用以来辽宁省首次大型优秀课例展示活动,以落实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为目标,探索课程改革的新方法、新路径,交流高中新教材使用的教育教学最新成果。一天半的时间里,我认真观摩了沈阳、大连、鞍山、葫芦岛、本溪、盘锦老师带来的课例,聆听了外研社新教材副主编张连仲教授的专题讲座,感慨颇多,受益匪浅。
六节观摩课包含五节阅读课和一节写作课,阅读课中各位老师围绕英语学习活动观,设计了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获取、阐释和评判语篇意义,表达个人观点、意图和情感态度,提高英语运用能力。课堂上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通过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与上课教师一同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英语阅读课。尤其是来自大连的宋老师执教的family matters一课,结合课文中三代人之间的故事,对学生做出了正向引导,使学生运用英语叙述自己的家庭往事,深入理解良好家庭关系的意义,反思自己与家人的关系,在对文章的整理、分析和升华中完成了对英语语言的学习、欣赏和应用,令人印象深刻。执教写作课的是来自沈阳的李老师,他敢于挑战生僻冷门的体裁(观察日志),巧妙设计课堂活动,使学生快速掌握这类文章的特点及语言特色,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学生从直接观察迈向了理性思考。
张连仲教授对6节展示课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度点评,从什么是好老师、课程设计的整体观、课堂的活动过程设置、因材施教四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解构课堂,语言风趣幽默,令人豁然开朗。接下来的讲座中,张教授由不同城市普通高中使用新教材的情况的调研展开,提出从学生成长角度思考如何利用好教材教学,剖析外研版新教材必修和选择性必修的内容和重点,核心素养四方面的体现,并就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措施。即:接触话题,平稳起步,适度激活,对应思考;合理安排接续性活动,为理解而读;关注阅读后活动。具体做法为:围绕标题,让学生做读前判断、读中讨论、读后反馈,理解标题的多层次含义,反复读,加深读,品味读 (Read, Re-view, Repeat, Re-tell, Reflect, Recreate),进入英语语境,体验英语文化,提升英语语感,改进学习方法。
最后,张教授对一线英语教师们提出了一连串的反思问题:对新课标真正读懂、理解并运用了吗?是否基于单元主题进行课时教学设计?对单元主题意义做深入挖掘了吗?教学设计是在文章读了几遍后完成的吗?过程目标和主题意义都包括了吗?作为教师,教学思维、逻辑是否清晰?教学是否以学生为中心,是否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和自我表达空间?在教学中体现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各个环节了吗?是否有课堂活动层次的设计,尤其是迁移创新的环节?看似简单的追问,实则在向老师们传递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我也会时常思考这些问题,使之引领我在反思中不断前行与进步。
外出学习体会
物理组 徐昊成
11月25日至27日,辽宁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新教材教学展示活动,在辽宁省实验中学如期举行,我有幸代表物理组参加了此次活动。回想这几天的培训内容,既有省内各市推上来的优秀课例展示,也有教育专家们的精彩评析,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知识。
第一讲,《楞次定律》,鞍钢高级中学杨博文老师。通过让学生观察磁铁在插入和拔出线圈时,二极管的发光现象来引出本课。让学生根据二极管的发光情况来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进而引出楞次定律。杨老师干练的语言表达,精彩的实验展示,以及最后引导学生从“阻碍”中所获得的人生感悟,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二讲,《楞次定律》,沈阳市第120中学王旭老师。王老师巧妙的教学设计和沉稳自然的授课方式,获得了参会领导与教师的一致好评。本节课程最精彩的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思路,根据小车的运动,就可以判断出感应磁场,再根据安培定则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在得出楞次定律的概念之后,又分别从电磁感应所产生的效果以及能量守恒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最后习题的设置上,王老师是将电路图画到了磁性黑板贴上。讲解完毕后,将板贴顺时针旋转90度,就会看到,又变回了本节课的探究实验。设计精巧!
第三讲,《楞次定律》,营口市高级中学王鹏老师。王老师开场简短的演讲和自信的表达,给在场的每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课程开始的魔术表演,也使课堂气氛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整堂课下来,能感受到同学们既学到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在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设计上,王老师则保留了传统的教材实验,通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出结果。
第四讲,《超重与失重》,沈阳市第二中学张璇老师。张老师通过一个小游戏“挑战不可能”来引出本课,在较重的字典下压住一条面巾纸,让大家想办法在不分开两本书的情况下,把纸条从中抽出来。接着又通过观察物体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来得出结论。
第五讲,《超重与失重》,葫芦岛市绥中第一高中张老师。本节课张老师使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手段,通过力学传感器实时显示出力的变化。通过分析F-t图像即可得出超、失重的条件,新技术手段与物理课堂的结合,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后通过王亚平的“空中授课”视频自然地过渡到完全失重概念的讲解上。
第六讲,《超重与失重》,大连市第八中学赵曰峰老师。赵老师通过课前小游戏“分书”来引出本课,精巧的教学设计和诙谐幽默的语言引来了在场学生们的阵阵掌声。本节课赵老师也是采用力学传感器来对超、失重的条件进行分析的。
第七讲,《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优秀课例点评》,原辽宁省物理教研员鲁玉星。鲁老师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报告:
一、核心素养最简明的导向是什么?
在这一部分,鲁老师给大家重点分析了课程目标的发展过程。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今天我们强调的“学科核心素养”。从“双基”转向“三维目标”是对课程育人功能的反思与改善,目的在于强化“双基”以外的课程目标。而“学科核心素养”又是在对“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的基础上,从更为抽象、更为上位的哲学层面提出的课程目标。强调科学思维!
二、科学认识过程中科学思维的作用。
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由“特殊”到“一般”再到“特殊”的过程,从“特殊”到“一般”既是科学抽象(思维)的过程,也是知识形成的过程。而从“一般”再到“特殊”则既是科学思维(具体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的应用过程。
三、对《楞次定律》和《超重失重》的点评。
最后鲁老师从以下五个方面对这六节课进行了点评:
1、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境
2、经历了科学思维的过程
3、优化了课堂教学的结构
4、顺畅了课堂教学的秩序
5、显现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并宣布了来自沈阳市第120中学的王旭老师和营口市高级中学的王鹏老师,将代表辽宁省赴北京参加全国的课堂教学展示。
第八讲,《总述》,现辽宁省物理教研员刘旭。刘老师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报告:
一、《2017年版课标》与《课标(实验)》解读分析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03年版)》相比,在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部分都有很大变化。课程目标由三维教学目标变为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课程结构由必修加三个系列选修变为必修加选择性必修和选修;内容要求由侧重知识要求向物理观念、科学思维、体验、探究等多方面要求转变;学习要求及评价由单一的“内容要求”变为由“内容要求”、“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水平”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了解和把握好这些变化的含义与本质,对核心素养教育有促进作用。
二、《高考评价体系》分析研究
2016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一文,文中明确提出了对教学内容的要求为“一核四层四翼”,即
高考核心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四层考查内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
四方面的考查要求: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
2019年1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又制订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它和考试说明以及课标,共同替代了考试大纲的作用。对于21年的新高考,将逐步弱化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而更加突出对物理本质的考查。
一天半的研修学习,让我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学一线的青年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虚心求教,多向师傅和老教师学习,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附中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Thanksgiving获得、成长、也是起点
程云喜
经过参加市优质课评比选拔,有幸代表大连市参加省级优质课的展示。3天的学习和授课展示经历让我获益匪浅。回想起参赛和学习经历,让我想起老舍先生的一句话:“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色有香”,这也便是我本次参赛和学习的乐趣。总结起来有三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
一是“感谢”:感谢学校、教研组、市教研员等提供的机会和帮助,帮助我不断地打磨课程,以及对我的不断的鼓励。虽然亚历山大,但我依然信心满满。
二是“不断努力”:我承担着班主任工作和高三年级两个班的教学任务。看到省优质课比赛通知的时候,实际上同时还在准备着第29届全国部分大学附中协作体年会的展示课。虽然压力重重,但还是决定挑战一下自己,与此同时就开始了两手准备,一手抓年会展示课,一手抓优质课比赛。多少个周末都是在传达室值班大哥的一句“又来啦”中渡过,熬夜到凌晨也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不断地搜索资料,从看课——查阅文献——教学设计——试讲——推翻——重新建构;从一遍又一遍的磨课到最终圆满展示,使我收货良多,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很充实,也很值得。既给了我启示也收获了灵感,更认识了自己的不足。
三是“成长”:经过这一段经历的磨练,更加使我认识到教无定法,重在用心。通过学习观摩其他老师的课以及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使我看到同课异构的魅力。教学设计要富有创新性,教学过程要符合学科素养的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立德树人的理念。因此不断地敦促自己要扎实基本功:语言要规范,做到精准、简洁、清晰、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声音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语态亲切自然。
正如习大大所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年轻人要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也如稻盛和夫所说:只有通过长时间不懈的工作,磨砺了心志,才会具备厚重的人格,在生活中沉稳而不摇摆。每次与这样的人接触,就能引起我的重新思索,思索工作这一行为的神圣性。永远在路上,永远年轻,永远努力!
新教材,新课堂
姜迎春
今年11月23--25日,我去营口参加了辽宁省普通高中生物学科新教材课堂展示与培训会。此次会议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探索课程改革的新方法、新路径,交流高中生物学科新教材在我省使用的教育教学最新成果。此次会议由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生物研训员李唯真老师主持,辽宁省教师进修学院高中生物教研员张岩老师和各市教研员出席会议,加上各市老师近500人。活动及感想如下:
一、围绕新课程理念 实践新课堂教学
第一天听了六位老师的现场课。在2020年省教育学院组织的“坚持立德树人,落实核心素养”的普通高中优秀课评比中,来自营口、铁岭、本溪、省实验中学、大连、沈阳的6节课在新教材的使用中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在55节课中脱颖而出,于是这六位老师集中营口高中进行现场课展示。前三节课是必修1第5章第1节的同课异构课,后三节是选择性必修2第3章第1节的同课异构课。前三节重在实验探究,后三节重在模型构建,课课都有亮点,如营口高中的老师用小气球套在试管口看小气球力气的情况,很直观就看出酶催化的高效性,优于教材的方法;如本溪一中的老师跟三个同学课堂现场演示抛球活动,形象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原理;再如大连的杨秀梅老师活用白板助力实现高效课堂等等。每节课都能凸显核心素养的落实,且每节课都有不同程度的对教材文本的转换,既创新使用了新教材,又补充丰富了教材文本,增加了探究性思维的含量。
二、聚焦核心素养,共议新教材教学
第二天主要是听讲座。省教育学院张岩老师做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讲座,张老师结合现场展示课和近期基层学校听课的体会,从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课堂教学中的生命观念、课堂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及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做了详细且可操作性极强的讲解。印象较深的是科学探究,按照新课程标准,实践育人的要求,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在“做”,而新教材中也专门安排了相对旧教材更容易操作的“实践.探究”。张老师强调科学探究要以学生主动参与为特征,探究的结论来源于探究活动,避免伪探究活动,而我们老师要善于引发学生认知的冲突,问题设置要有开放性,避免预设唯一的答案,老师要准备多种应对策略。讲座中另一个印象较深的是情境创设,这也是新教材的新处。新教材每节“问题探讨”创设的情境,有相当一部分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张老师强调课堂中的而情境一定要真实,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知识的情境,最好以情境贯穿课堂教学,为整节课创设情境。如大连杨秀梅老师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那节课,就地取材,用营口湿地鸟浪奇观的视频引入,引发情感共鸣的同时,提出问题引出教学并结束教学,效果非常超级棒。
此次现场展示与培训,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高度,又有便捷可行的操作性指导,为今后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堂参加新高考指明了一定的方向。
研新教材 创新课堂 迎新高考
政治组 王利君
11月25日至27日,在大石桥高中参加了省普通高中新教材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展示与培训活动。本次会议由观课、评课、专家引领讲座三部分组成。
高中政治学科现在所面临的局面是:高三是旧教材新高考,是第一次省里自主命题;高二是新教材新高考,2022届才是真正意义的新高考。老师们都迫切的想知道,新高考怎么考:题型、时间?考什么:除四本必修外,三本选择性必修如何安排?再有,从课改的理念来说,教材是教学资源,教师可以灵活的组合取舍。新教材看似内容简单了,但覆盖面广了,教学中如何把握深度和难度有待探索。
本次活动没有采用常见的同课异构,而是选择了同步课的方式,六节省级优质课示范引领如何用新教材、创新课堂、迎新高考。上课的六位老师精心设计:抚顺十二中时云老师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用了小品导入,设问精巧,环节巧妙;丹东二中张成尧老师将议题式教学与讲故事的叙事性授课方法相结合,使《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很接“地气”;沈阳四十中杨明杰老师《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则注重课堂生成及乡土资源的挖掘;辽阳一高孙会影老师利用“战狼外交”,在情境中让学生理解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与发展》;沈阳回中战赫老师巧用“一张地图”,不仅让学生感悟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也注重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大石桥高中刘欣老师利用主场优势,提前设计了模拟联合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去体会《贡献中国智慧》。
所有的教学过程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带给我很多启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要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科学地研读新课标。首先,老师要做好新教材的分析,理解知识逻辑,抓住学科概念,突出教学主线,提升思维层次。其次,推动议题化教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的要求。活动型学科课程是本次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的一个亮点,而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是实现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抓手,如何对议题进行设计和实施,这是未来的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实践和反思的。
正如省政治教研员陈述纲老师会后总结中说到,高中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讲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位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作为一名思政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知行合一,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真正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