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简报
2023年10月16日至20日,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第30届年会在南开大学附属中学成功举办。本次年会围绕着“推动教育方式改革,聚焦核心素养培育”的主题,共有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和美术共五个学科开展教学展示研讨活动。教育集团党委邓天鹏书记,附属高中程谟臣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张雪瑶、语文组教师霍立军、数学组教师万秀芝、物理组教师孙翱、生物组教师赵丹莉、美术组教师王鑫参加了此次年会。我校教师带去的五节课充分展现了附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特色,深受学生喜爱,并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本期教育信息简报与老师们分享五位参会教师的心得体会。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第三十届年会收获感悟
语文组 霍立军
2023年10月16日——10月20日,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第三十届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举办。受学校委培,我十分荣幸的参与了本次年会,并与其它学校语文老师一起执教了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一课,收获颇丰,现将感悟分享如下: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徐圣洁老师在讲述《<论语>十二章》时,以“从‘恕道'说开去”为主线,带领学生开展《<论语>十二章》专题研习。徐老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四个研习任务,分别是:1.阅读以下典籍中对“恕”的论说,解释“恕”的内涵;2.阅读以下典籍中对与“恕”相关概念的论说,思考孔子回答弟子提问时,为何没有选择“仁”或者“忠”;3.《论语》类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表达不在少数。找找《<论语>十二章》中还言说了哪些“不做之事”;4.观看视频,结合上述对《论语》十二章研习内容的理解和现实思考,仿写“我不想成为 的人, ”。四个任务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辨析,在辨析中探究,学习品质实现进阶。整堂课不仅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主动进行言语实践,也使学生在对文本的研读中体悟《论语》的丰富内涵。徐老师知识渊博,思想深邃,教学技能高超,教学设计极富引导性,使得课堂不仅充满“语文味”,也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课改精神。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杨毅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思辨式阅读,理解论语中“仁”的内涵,探究实现“仁”的途径,认识践行“仁”的现实意义。首先,杨老师从句式角度切入文章,揣摩语气情态。接着,杨老师引入了论语中其他与“仁”相关的语句,从而帮助同学们明确“仁”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们思考这些美好德行如何达成。得出要对自己内心欲望更为严格约束的结论,即要对自己全身心、整个感官体验系统都进行克制管理,由一般人的要求,引申到对“士”的要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杨老师的板书设计独具特色,以“忠”“恕”“弘”“毅”“仁”构成“国”字,以“仁”构成“国”字的核心,使本节课主旨生动真切的呈现在学生眼前。
八所学校的老师都以饱满的热情和深厚的功底,充分显示出自身优秀的教学能力及独具特色的教学艺术。在听课过程中,我既学习了新的教学构想、新的教学手段、新的教学设计,也领略到八方教师迥异的气质和风采。评课专家们从不同角度对每一节课都做了精彩的课堂教学点评,分享了深邃的教育智慧和理性思考。他们的点评对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引领了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协作校30届年会总结
数学组 万秀芝
有幸参加协作校第30届年会,在秋日津门与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仁切磋教学技艺,分享课改信息,聚焦核心素养培养,收获颇丰。
感谢:教材版本不同、我校的教学进度和展示课完全不能同步,一度让我焦头烂额,但是学校领导的信任,数学组同仁的无私帮助,我校和南师大附中学生的热情支持,使我有了信心和底气,数次的修改和打磨,最后呈现的课堂基本达到预期,受到了评课专家和大会的好评。
收获:1.有效的教学设计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数学课堂既遵循教材又有老师们智慧的设计加工,在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的同时,还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在发挥信息技术工具作用的同时也充分注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
2.情境设置和问题串设计新颖有效。以问题为驱动,适时适度地铺设认知阶梯,准确把握启发学生思维的时机,运用“问题串”,创设有效数学情境,将学生的潜在思维都激发出来,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和现实情况相符合的问题。教师的追问及时准确,教师的点拨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生成效果很好。
3.关注学生,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循循善诱,富于启发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学生的即时评价也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良好的情绪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4.重视渗透数学思想,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抽象归纳、直观想象、数形结合、一般到特殊再到一般等思想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品质得到培养和提高。
思考:一是公开课中问题设计多是“牵着学生鼻子走”,课堂的生成、问题探究的开放性不够,如何达成预设与生成开放的这种平衡?二是怎样在一节课的教学上如何展现单元教学设计思路,突出知识、方法、思维上的内在联系?
教学感想收获
物理组 孙翱
2023年10月18日,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第三十届年会在天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举办,此次南大附中之行我也收获颇多。很多老师的自制教具让人眼前一亮,“吊桥”“三力平衡演示仪、动态平衡演示仪”“多根斜拉索桥、单根斜拉索桥和不对称斜拉索桥”模型,有的老师展示图片视频“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的场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思考。通过视频“挑战不可能”,学生现场重演“两本叠在一起的书拉不开”,引起学生的关注,促使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如双指夺笔游戏中,从“有什么技巧可以让你取胜?”到“到底是什么因素让我们在游戏中取胜?”“汽车吊起后发动机仍然工作,但汽车无法前行,那么,让汽车前进的力是发动机的动力吗?”这些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促使学生真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我们的学习中去并有效地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
其中我所教授的是摩擦力一节中的滑动摩擦力。摩擦力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相互作用之一,它的学习是学生建立高中相互作用观至关重要的一步。摩擦力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相互作用之一,它的学习对生产生活中现象的解释、规律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价值。摩擦力的教学分成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本节课着重介绍滑动摩擦力,本节课首先通过抽桌布游戏引入新课,学生在课堂上能较好进入状态,主动跟随老师展开探究活动并积极思考,接下来启发学生从抽桌布的游戏找寻物理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最终得到结论。
摩擦力的方向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通过思考两名保洁员谁能将扶手擦干净这一生活情境能非常准确的理解其原因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有关,因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有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学生能够说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正压力有关,但是在说明如何测量时学生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说明高一学生对于探究实验的训练还比较欠缺。学生虽然能明白要想使得弹簧测力计测得的弹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需要满足二力平衡,但在语言描述上还不够准确。在采用书本不动,挪动桌布的实验中,学生在描述原因时语言还不够准确。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建立科学探究的素养和热情,带领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学生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分组开展,认真操作,填写实验报告,过程我纠正了一些同学的错误。最后学生尝试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有补充完善实验结果,然后分析Ff -FN图像的特点: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归纳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的关系,然后学生尝试用数学函数表示该关系。通过思考比例系数的意义,对比不同小组的图像,发现差异:斜率不同;猜想斜率不同的原因,理解比例系数的物理意义。
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生活中的滑动摩擦力事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通过冰壶比赛例子培养学生爱生活爱物理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本节课内容完成度较好,但是也存在一些细节上的纰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注重学情分析,备学生备教材,争取更大的提升。
协作校年会参会感悟
生物组 赵丹莉
天津之行收获颇多,自接到上课通知起就在不断设计与完善《被动运输》这一节课,组内老师反复帮助打磨与设计,从初具雏形到有逻辑地展示这节课,背后是整个生物组的支持与帮助,在整个过程中我也收获颇多。
本次交流,来自全国八所学校的高中生物学教师展示,可谓“百舸争流千帆竞,借海扬帆奋者先”。在《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被动运输》两个主题下分别进行了三节课和五节课的同课异构。
从不同视角出发,以媒体新闻、我国科技成就、科学史、真实科研、生活实际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为学生完成本节课学习开好头、铺好路;而且情境贯穿课程,有始有终,形成闭环回路。例如,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老师的《被动运输》一课,以跳舞葱丝演示视频及红墨水的扩散演示等引入扩散等一系列概念,使学生经历从好奇到领悟原理的过程;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的《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一节中,以宠物克隆为情境导入,贴近生活实际且在本节结尾拓展了更多的讨论空间。
依托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几乎所有展示的教师都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做了合理调整,从材料顺序的呈现、取舍,到对教材资源的延展,尤其是对科学史或科研过程的挖掘,甚至完全对教材资源进行重整,这是值得我学习的,将教材知识内化再传授给学生。例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老师在《被动运输》一节中以科学史及真实科研成果、诺贝尔奖等串起课程结构线,通过数据分析、小组讨论、师生共建、角色扮演等多种学生活动,让学生亲历科学过程的同时形成生物学概念及知识结构。
虽然有多样的呈现,但在纵观每个完整设计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授课人对课标的深度研究,依标教学成为了本次活动最大的亮点。
再次感谢学校能供提供研学与交流的机会,也感谢组内老师精心打磨与帮助。本次天津交流时间虽短却收益匪浅,教师职业生涯漫漫,希望在未来的道路上可以不忘初心踔厉奋发,早日成长。
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第30届年会总结
美术组 王鑫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全国部分大学附中教学协作体第30届年会在天津圆满落下帷幕。八校齐聚一堂,交流研讨,共享教学理念。三天里,老师们以课会友通教法,以研促教共提升。教学活动环环相扣,异彩纷呈;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建构知识体系、重难点分明;学生活动积极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的高效课堂,培育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八校老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以谦虚的精神、欣赏的眼光、研究的心态和分享的心情,在交流中踊跃发言,说出自己的独到见解,真正做到以研促教! 评课专家的点评高屋建瓴,促发了参会教师对新教材和新教学理念的深度思考与探讨。
本次协作体第30届年会共呈现了八节美术课,课程内容以《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与《功能与审美—营造多样生活》两个课题展开,课堂效果精彩纷呈。
我展示的《华夏意匠——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是一节富有文化底蕴的鉴赏课程。以教材开篇的“基本问题” 为核心,同时紧紧围绕着这个核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征,理解古代匠人通过怎样的建筑语言去满足建筑功能,传达中国传统建筑所承载的宗教立法,伦理道德的文化秩序。
本课主要通过从建筑群布局、建筑外形、建筑结构三个方面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主要特点。采取适合高中生的教学方式,通过对故宫建筑外形的观察、功能的了解、特点的分析,提升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审美判断等核心素养。
依托新教材,以单元设计理念引导教学内容,以情境式学习方式设计教学,着力探索达成核心素养目标的教学方式,整体推进“双新”落实于课堂。在课程预设时,考虑到学生对于本课的鉴赏对象比较熟悉的基础上,通过课堂师生互动、小组活动、多媒体演示、教具展示等多维的方式使课堂形式多样,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同时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在“新授”环节的一开始,就以教材上的“基本问题”为核心抛给学生,并把握住这个核心,使其贯穿本节课的鉴赏过程,它引导着学生与其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考方向,包括导入、新授、学生活动以及课后的小结环节。“教学目标”所设计的内容已经完成。学生对传统建筑进行感知、评价和判断表达,形成了基本的中国传统建筑的审美能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
美术课程坚持以美育人,重视艺术体验,突出课程之间的融合,在课程目标中提高审美是首要目标,几位美术老师的课程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育人模式,以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为教学目标进行设计,重视学科间的知识关联整合,运用艺术语言和方式鼓励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形象,迸发创意,展现自然美、社会美、科技美的创造喜悦,提升实践能力、创作能力与审美能力。